close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3.jpg
102年11月10日(日) 


週日要出門爬山, 老公發現車子有問題不宜開車
那就騎機車到萬壽路一段50巷往林口的馬路走走
覺得時間還早, 心血來潮想到迴龍院區旁的樂生療養院
前幾年沸沸揚揚的抗議拆除, 自己竟然無動於衷覺得內疚
這裡, 離家很近騎車只要15分, 我卻第一次來.....

隔著樂生橋, 跨過捷運機場大工地, 連結僅存的聚落
13甲的大聚落, 就這樣毁了沒了, 變成大工地

新建設可以一蓋再蓋
八十年光陰的聚落遺產
拆毁了就消失, 只有記憶
為何不對的事, 要一錯再錯.....

 

快樂.樂生 - 青年樂生聯盟行動網頁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1.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2.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4.jpg
小倉兼治紀念館 

 

位於台北縣新莊頂坡角 (今新莊鎮丹鳳里)的「樂生療養院」,
為日本在台灣推動近代公共衛生的歷史遺跡,
是台灣第一處、也是現今僅存唯一公立收容、治療癩病患者的專門機構。
1907年日本本國立法建立癩病療養所,對癩病採取隔離措施;
而台灣則是於1927年建立台灣唯一的癩病療養所-「樂生療養院」。
我們很難用現在的醫院或療養院的概念去解釋樂生療養院。
這所療養院的設計包含了醫院、病友生活圈和隔離防治傳染的概念。
它的建築規劃和居住設計承載著日治時期的公共衛生概念和隔離的想法,
見證了那樣的一段台灣公衛史…....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6.jpg  
左側是迴龍院區和新建的樂生療養院大樓
中間捷運機場正大興土木.....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5.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7.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8.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09.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0.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4.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5.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6.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7.jpg
僅剩大工地右側的聚落還在.......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1.jpg  
老樹, 空屋.......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2.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3.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0.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8.jpg
聚落後面不少舊屋還有患者及家屬住著
阿嬤90歲了, 寧可住這裡也不願搬住左側的新院區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9b.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9a.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9d.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19c.jpg  
聚落裡雖然凌亂, 活動空間自由自在, 在這裡很快活的
阿婆說, 我們不搬走, 警察也拿我們沒辦法
還說, 還好有這些學生替我們發聲爭取, 那時學生們和600個警察對峙著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4.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5.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1.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2.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3.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7.jpg
阿婆感慨說, 如果早幾年就群眾抗爭
也許中間那13甲的大聚落也不會拆掉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6.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8.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29.jpg 1021110_樂生療養院聚落30.jpg 
阿婆說, 聚落裡信什麼教都有, 信天主的都搬到新大樓了
告訴我有人早晨都來聚落散步, 聚落小路的盡頭是靈骨塔

 

1021110樂生聚落_花(粉紅)鵲豆.jpg 1021110樂生聚落_雞屎樹.jpg
紅花(粉紅)鵲豆

1021110樂生聚落_白色繁星.jpg
白色繁星 

 

 
 

◆ 樂生療養院與台灣公共衛生
(節錄自” 痲瘋‧樂生院‧台灣公衛百年回眸”)

台灣近代公共衛生的形成,源起於 1895 年日本殖民統治之後。
日本在台灣施行的近代化設施,「公共衛生」是極為顯著的一項。
其中深層的因素,一方面與日本治台的「科學殖民」政策有關,
一方面也是日人治台之初、遭遇台灣風土疫病流行的衝擊,
為減少日人生命與健康的耗損,極為重視近代衛生設施。
無論從台灣總督府重視城市的飲水設施,或者對於各種傳染病的防治,
都可說明日本在台灣施行「公共衛生」的具體成效,
也反映地區社會歷經重要的近代化變遷。

近代公共衛生的發動是直接受傳染病衝擊的結果。
不過,近代國家對於傳染病的控制,又以造成比較迅速而廣泛影響的急性傳染病,
如鼠疫、霍亂等為優先,日本治台之後,對於傳染病的防治,也不例外。
至於如結核病、痲瘋等慢性傳染病,
總督府在 1920 年代以後,開始著手相關的防治措施。

1930 年,台灣總督府於新莊頂坡角(今新莊鎮丹鳳里),
創立第一處公立收容、治療癩病患者的專門機構「樂生院」,
於同年 12 月起開始收容病人。
新莊樂生療養院的正式設立,即是因總督府這時期開始重視慢性傳染病防治,
特別設置其作為慢性傳染病「痲瘋」的防治機構。
換言之,新莊樂生療養院乃是日治時期總督府推展公共衛生,
特別是傳染病控制的重要一環。 

◆ 樂生療養院與台灣教會醫療

同時,痲瘋病在基督信仰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記載「叫長大的痲瘋潔淨」,
因而基督徒多將照顧痲瘋患者視為神聖的使命,
西方中世紀時多數痲瘋治療機構是由教會興建的。
也因此,日本治台之後,教會醫院面對新政權的競爭壓力,
即日本殖民政府同樣是採行近代醫療,刻意選擇以痲瘋病診療為重點。
因此,自 1901 年起,南北三所教會醫院包括台南新樓醫院、
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馬偕醫院等,先後設置痲瘋診療部。

在當時教會人士之中,戴仁壽醫師(Dr. Gushue-Taylor)對於痲瘋診療最為積極,
而且也影響深遠,也就是他促成新莊樂生療養院之設置。
戴仁壽在 1911 年來台,先後任職台南新樓醫院、台北馬偕醫院院長,
1925 年 2 月轉任馬偕醫院之後、開設癩病門診,
又在 1927 年設置癩病專門治療所,至 1928 年為止,共有 260 位患者求診。
在此情況下,戴仁壽認為門診已不能符合需求,決定建造新房舍收容患者。

在此之前,戴仁壽就曾向台灣總督府總督提出,
建造收容癩病病患的療養院,台灣總督也答應給予必要的協助。
因此,戴仁壽選擇了新莊頂坡角作為建院的院址。
不過,同時之間,台灣總督府深恐教會在癩病醫療上、發揮收服人心的影響力,
也決定設置癩病療養所,並將戴氏選擇的建地轉為官方所用,令他另尋其他地點。
至 1931 年,戴仁壽才於淡水八里另外覓得一地興建療養所,命名為「樂山園」。

換言之,新莊樂生療養院的出現,重要的背景因素是來自教會醫療的影響,
特別是戴仁壽醫師積極奔走、推促,
其中深層意義乃是西方宗教力量對於台灣這群身受病痛所苦,
而且遭受社會排斥、歧視的癩患者,發揮博愛與人道救助的一段歷史。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