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日), 秋陽嬌豔, 秋風送爽
好個賞芒秋日, 草嶺古道行
(老路線, 貢寮站走到大里站)
|
一年只有此時才有機會吃到好好吃的阿生便當, 買了4個便當繼續上路~~
老公和安安找了橋下河邊處, 就在這裡午餐......(竟然沒人)
阿生便當的白米飯超好吃的, 菜料又實在, 孩子都說比福隆便當還好吃
買4個不夠吃, 應該要多買才是~~
記得去年兒子古道行, 作了一首詩~~
古有商旅行,滬尾至蘭陽
民國溯嘉慶,族路化商路
如今任早卸,今已為遊路
而草木皆然,溪水至今滾滾流。
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
為介於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全長8.5公里,
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兩縣市分界山的「草嶺」,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
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
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
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
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
虎字碑以草書所勒的「虎」字碑,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
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
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
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
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
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字勒碑鎮風。
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三級古蹟,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
可窺見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
|
和去年一樣秋陽燦然的好天氣, 芒花似乎少了些, 也不見陡立山坡上特技表演的放牧牛群~~
老公/安/駒都留在啞口, 我是一定要走到第一座涼亭登高望遠, 看美麗山海稜線~~
|
站在第一涼亭處, 快3點的午後陽光, 把我的腿拉得好長好長~~
在大里遊客中心拿了摸彩券, 說要回福隆補蓋章, 我說我們從貢寮站走來更遠吔
有位工作人員特別通融我們, 還是可投箱摸彩
呵~不能通融也沒關係, 想帶回家作紀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