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浩克慢遊-綠油油的4月菁寮.jpg

旅行是  不用練習
見著你  我已舒心

---「浩克慢遊」綠油油的4月菁寮
.............(文字照片引用「浩克慢遊」fb)
 

 

 

熱血的台灣歐利桑深度行腳節目

浩克慢遊
6/22公視(13) 17:00播出~~

 

浩克慢遊 - 官網

 

引用 : 浩克慢遊fb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B5%A9%E5%85%8B%E6%85%A2%E9%81%8A/259767254201367

 

 

「浩克」來台灣慢遊了\劉克襄


長年以來,我一直期待,自己能參與一個行腳節目,不論鏡頭或主持者都能夠嫻熟在地風物,適當地以允當角度切入。此外,還有精彩的夥伴搭配,一起撞擊出花火。進而透過兩個人的互動和尋訪,走進我們的家園,看到不同的風景。

這回,也真的有實踐機會了。雙城、雙鎮、雙村的遙峙,是我積極建議的方式。透過兩個文史或物產背景極度近似,或南轅北轍的地點,對照它們的微妙差異,許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誕生了。邂逅這等風情,無疑也是數回旅行後,我們最大的收穫。相對地,我們也期待這樣的旅行,能夠引領大家,發現更多家園的驚奇。

舉例如下,其中一集,浩一和我各在自己長居的台南台中,各選三棵不同品種的老樹,對照兩座老城的特性。此一出奇的方式,意外地帶出了不同城市的生活內涵。

斗六和虎尾兩大鎮在雲林的繁華各有千秋,但很少節目把它們的差異做一有趣對比。我們透過交通和市場風物的比較,一東一西兩座農業大城的風格和特色也更具體地突顯現。

菁寮和土溝相隔不遠,同樣是老漢老嫗過日子的農村,看似淳樸寂靜,但還是明顯不同,當我們放在觀光旅行的尺碼裡,前者似乎停留在過去會更有風味,後者卻適宜創造未來。

誰又會想到,同樣是客家山城的傳統菜市場,竹東和關西竟有天壤地別。一個是快速繁華的旗艦店,一個卻是慢恬的小城。人情何以冷暖,物產為何豐饒都在市場的徘徊中,精彩流露。

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歐利桑,偏愛互相調侃。這樣不具姿色的主持人,又提早犯有老人喜愛鬥嘴鼓的習慣,隨著不同城鎮的比較,好像也能形成特色。再加上兩人各有書寫天地,著作面相不同,剛好互補不足。在描述地方民俗風情時,好像也能幫忙對方,增加談話的豐富度。

這一系列的製作,編導和企劃事先都提前做了飽實的功課,也早先幾日拜訪,精心安排內容和採訪之物,但也有意外連連的驚喜。譬如有一回,搭乘新竹客運,在前 往關西的客運,遇見了十來位平均八十歲的阿婆們,自然而然那搭乘就充滿不可預期的樂趣。還有一次,在斗六三小市集,撞見兩位年輕人駕著麵包車巡迴販售。他 們的創業思維,帶給我巨大的刺激。但意外的撞見雖然美好,若無事先安排的行程,就不可能帶出非凡的風景。一個深度節目,有時得俱備這兩種狀態的隨時出現, 以及適時互動。

每回拍攝,我都帶著滿滿的快樂回家,儲存為旅行生活裡的寶藏,或筆記為小品。浩一想必亦然,因為沒過一二天,我便常在臉書看見他的感性貼文。足見他也很陶醉此樣旅次,積極地想跟讀者分享,預告著這一個即將到來的美好節目。

兩個緯度半的台灣,擁有多樣而豐富的物產和鄉野風情,當然絕非八集可以涵蓋,但我們試著在這季播映的內容裡,提供不同面向的鄉鎮論述,做為一個重新認識台灣的踏腳石。冀望日後有更多這類雙城雙鎮的提示,帶出不同的台灣地景。

50年代台灣有一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以喜劇方式帶出台灣各地風景。今則有我們,也是「王哥劉哥」。希望這一台灣歐利桑的組合,也能引領出新形式的旅遊風貌。

 

 

 

這趟旅行,就從虎尾糖廠開始吧!\王浩一


因為自許是文史工作者,又喜旅行,所以在田野調查之中,總熱情地想打開每一寸土地的歷史小抽屜,探索老街、小鎮、田野、山巔的身世與過往。臺灣這座島嶼, 除了特殊生態與地理,還有迷人而美麗的人文風景,旅行⋯⋯深度旅行,正是重新發現我們身處的島嶼國度,也可認識更多身處角落裡專注工作的默默職人,從而更 加深愛我們的島嶼故鄉。

於是我們將從老樹、市場、山城、驛站、農村、漁港等等我們的生活場域,走進去,走出來
⋯⋯

臺灣近四百年來,歷經荷據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光復後,不同文化、語言、信仰甚至不同的顏色進入這座島嶼,佔領者來了又走,可是他們都留下一些「東西」,像是以複寫紙不斷地在這裡塗寫,被改去一些,卻也留下一些。臺灣糖的產業故事就是如此⋯⋯

荷蘭人最早在這裡種下甘蔗,製糖後銷售到日本;鄭成功家族也鼓勵蔗農耕耘,然後船運海外;清朝統治臺灣213年期間,郊商更是積極地把臺灣糖銷往福州以北 的沿海城市。當然,接手的日本人挾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獲利者,加上工業革命的導入者,現代化的糖廠紛紛出現在新竹以南到屏東的平原與丘陵上。百年前, 虎尾糖廠正是這段期間創立在雲林土地上,有趣的「虎尾」小鎮,就環繞著這個糖廠,一層一層有機地興建了出來,沒有過往腳印的歷史,荒野中,如此生意盎然的 新興城市就這麼猛然誕生了。當年虎尾四周遍佈蔗田,忙碌奔馳的五分車,揮汗種植、採收的大量蔗農們,讓這座「糖都」活力四射。

然而,隨著時間遞變,時代更迭,臺灣糖退出世界舞台,一座座糖廠關閉了最後一盞燈後,走入歷史,消逝在時光洪流。今天這些歇業的製糖空間,有的已經完全消 失,有的轉型成文化園區,我們也漸漸忘掉臺灣糖曾經在這座島嶼上風光了近三百五十年…然而,就在淡忘的記憶逐漸消失前,臺灣仍有最後兩座糖廠,虎尾與善 化,在每年冬至後,春分前,鍋爐會再度啟動,高高的煙囪會冒著白白的水氣煙霧,整座小鎮被幸福的甜味籠罩,微微的焦糖味被夾帶在風中遠颺
⋯⋯於是,我們就 在春分前,趕赴虎尾…

原名稱之「五間厝庄」的虎尾,這次的旅行,我們沒有深入虎尾合同廳舍、郡役守官邸等日治時期的官建築,去端視現代的新文創空間。執意地,我們主要深訪這座 「臺灣第一」糖廠。清晨六點,已經抵達廠房外鐵軌列然有序的機房前,等待第一班的五分車馳往蔗田,晨曦初亮,薄霧未散,寒風中的等待成了這次旅行的開始。 望著高聳冒氣的大煙囪,把相機長鏡頭拉往灰白的天色,和飄動的白煙,拍下一種旅人才能體驗的生命場景。

旅行的情緒鼓動了,就在掛滿五十貫車斗長長長的黃色車頭與鳴笛中,隆隆不絕的車體震動聲中,兩位「資深文青」的深度旅行顯得虛幻,卻又如此真實。這次的虎尾之旅,我們用腳踏車追逐五分車,也追逐我們已經逝去的童年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 的頭像
    Amy

    艾咪。愛山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