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  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archive/2013/12/12/8639400.html

 

 

阿公們仍在蓋草厝................劉克襄

 

住在森林裡的三位阿公,都已八十上下的年紀了,仍盼望爬上屋頂,修補年久失修的草厝。當然也要繼續住在那裡,過著植茶種稻的農耕生活。

 

冬至前後,乾爽雨水少,正是修葺的好日子。草厝若整修好,還可頂個八、九年。山下村子的壯丁和山友得知心願,自是樂觀其成。但也深知,說不定,這是阿公們最後一次爬上屋頂了。

 

整修前夕,大家在山下的村子相約,準備上山幫忙。那天的主要工作是扛鷹架上山,在草厝旁穩固架設。好讓三位老邁的長輩能夠安心工作,避免發生意外。

 

所謂村子的壯丁,其實年紀多跟我相仿,都是半百的歐利桑。為首的蔡金來,長年為社區付出,一直把三位嗣大的,視為父親般關心和尊敬。山上有何狀況,他總是照顧最多。多年來,我亦從其身上學得無私的胸襟。

 

一 起上山打氣的山友則包括了嫻熟生態的攝影師、熱心公益的高山志工,以及關懷在地社區營造的上班族,還有半途巧遇的著名麵包師傅。十幾年來,山友原本不認 識,但循著不同方向的山路,不約而同抵達了阿公們的草厝。大家不只驚訝地見識,森林裡還有間百年的草厝,依然完好地坐落。在老人家好客奉茶的招待下,彼此 更有了交誼的機會,把那兒當做共同的家園。

 

這座蓊鬱的森林因為草厝的存在,不只保留著傳統農村生活,更讓周遭的山林充滿日本里山的人文內涵。在離城市不遠的地方,我們得以幸運地邂逅,一座半世紀前的田園。

 

有此感恩,也不知何時,大家便心生共識。只要能讓阿公們繼續在此平安生活,大家都願意付出。後來得知,草厝屋頂多年未徹底整修,茅草腐朽多處,有些地方亦漏水,必須有一回好好鋪蓋。大家自是義不容辭,樂於幫忙阿公們,完成這個重要的大夢。

 

我們扛著鷹架,走上百年前即出現在地圖上的保甲路。這條離101大樓不過半小時車程的森林小徑,十多年來我走過上百回,其它人亦是嫻熟。

 

山路上有一片烏心石,從小苗長大成林,大家津津樂道著。以前哪裡有穿山甲、獼猴群出沒,更成為大家議論的話題。好幾個人一路修理路標、撿拾垃圾,不時維護周遭環境。從村子前往草厝的山徑,儼然是條朝聖之路。

 

阿公們的水田,如今因缺水和人力有限,範圍縮小了,只有一期稻作。好幾處改為菜畦,栽種著各種當令的蔬菜。那是了解封閉山區,蔬果如何生長的最好實驗室。山下的村人種台農6657地瓜,阿公們則偏好古早的台農17號。小小的山區,隨時去,似乎都能感知各種蔬果栽作的差異。因而每回上山,不只是徜徉山林,也是一堂農事的見學。

 

為了即將到來的修葺工作,阿公們許久沒這麼興奮,一早就忙著扛卸茅草。山上能種茅草的地方不多,有的遠在另一塊田地。他們必須把一堆堆這幾年早就堆好、曬好的茅草,逐一綑綁,再扛回來。

 

接 下,還要從山林取得桂竹、月桃等建築材料,再擇一時日,動工祭拜。整修茅草屋有很多忌諱和禁忌,譬如不能口出誑語、說三道四。傳統的修補更是門繁複的技 術,一路修建時,勢必出現許多眉眉角角。這些細節也唯有幾位老人家知曉,如何依著天時地理,順著生活經驗去憑斷。我們外來者很難理解,卻也願意遵從,在旁 靜候差遣。一邊趁著這次機會學習,體悟這一即將消失的傳統草屋技藝。

 

阿 公們居住的這座森林,其實也不是那麼單純。這是片三七五減租後,尚待解決的土地。地上所有權或許屬於老人家,但地下物可能分屬山下深坑不同的地主。當代文 明讓土地問題變得糾結不清,山下城市如此複雜地存在,山上的森林也有麻煩。但我們無法憂慮那麼多,只想單純地面對。只要阿公們健在,大家都願意奉獻,都想 無私地把這座草厝保護下來。就算只有短短一個年代,都要懸命付出。

 

初春播種整田前,在秋收冬藏較為空閒的時日裡,阿公們將會按部就班,認真趕工,完成茅草屋的整修。我們也會不斷地上山,義務地以各種方式協助,呵護這座大家的里山。

 

我們更希望這樣的付出,日後能發生效應。在台北周遭的郊山,都有類似的友善農事在和諧地運作,外來者和在地人一起呵護城市郊野的田園。

 

(本文刊於獨立評論@天下2013.12.8)

 

 

PS.
100年10月我搞丟了一咖兩用環保袋
裡面有2個硬碟資料及市立圖書館借的劉克襄老師15顆小行星
當然, 硬碟是拿不回來的, 裡面的檔案圖庫及生活照片全沒了
還外加買了新書, 賠圖書館這本書

12/10去師大苿莉二手書店, 想幫弟妹買幾本懷孕育兒的書
意外看到這本15顆小行星, 好樂喔, 又買到一本想要的書
書中最後一篇 "家山" , 就是敘述深坑炮子崙林家三位老伯的故事
....


這座小村彷彿仍停滯在清朝末年的時空
其中百年前即落腳於山腹裡的草厝, 最令我掛念
.......(摘錄書中)

 

 

炮子崙, 茶山古道 102.02.28

又見林家草厝 102.05.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 的頭像
    Amy

    艾咪。愛山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